移动端

  • 题王微信公众号

    题王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题王网”真题密题、最新资讯、考试攻略、轻松拿下考试

教师公考类 | 地方公务员

模式切换

0 0 0
我的错题 我的收藏 学习笔记

章节目录

问答题 (五十二)  【给定资料】   继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广州市政府预算公开后,北京市教委、市民政局等多个部门也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0年的预算安排。北京市财政局表示,2010年5月底之前。北京45个部门的预算情况将在网上公开。   从公布的情况看,基本都是“点到为止”。在公布内容中,仅有简单的三类:2010年收支预算总表、2010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预算编制说明,总体上比较宏观。同时,备受关注的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以及每个单位的基本行政支出,目前也无从查证。   从北京当前来看,公开是一大进步。但公开不等于透明。从公开的内容看,过于简单,还没有此前国家部委公布的内容多。过于粗糙的数据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更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从现有的公布内容来看,公布的口径并不一样,国家部委主要是按照功能划分,北京的部门则侧重于按经济分类。事实上,大家更关注的是按照项目分类的部门预算。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办公室预算处处长C表示,下一步除了要细化公开的内容,也希望在科目设置上做一些调整,使其更科学。更便于民众理解,现在有些民众说预算公开了也看不懂,这与科目的设置有关系。譬如大家关心的三公消费,在预算的设置中不可能被单独列出来,因为没有这一科目,也就无从了解。   【问题】   “给定资料”提到“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单选题 下列有关唐朝的历史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朝时出现了新的耕作农具曲辕犁,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B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渐渐衰退,饱受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等的困扰

C

唐朝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D

唐宪宗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平定了藩镇割据,使得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回复和发展,史称“宣和中兴”

单选题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下列哪个组织起草的纲领?(  )

A

第一国际

B

共产主义者同盟

C

第二国际

D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单选题 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指(  )。

A

《聊斋》《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

B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C

《西游记》《封神榜》《八仙传说》《白蛇传》

D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炎帝农耕》《女娲补天》

问答题 (三十)  【给定资料】   1.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餐饮业的一张名片。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牛肉面馆遍布每个街巷。   2007年6月16日,兰州市西固区市民首先发现,他们钟爱的“牛大碗”竞一夜之间上涨0.5元,小碗牛肉面由原来2.3元上涨到2.8元,大碗由原来2.5元上涨到3元。有市民惊呼:吃不起牛肉面了!   6月26日,兰州市物价局联合兰州市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和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出台《关于规范兰州市牛肉面行业价格行为的通知》,决定对兰州市780余家牛肉面馆按特级、一级、二级、普通级四个级别进行分等定级,实行优质定价,并限制每个级别的最高价。其中规定普通级牛肉面馆大碗牛肉面不得超过2.5元,小碗不得超过2.3元;通知还说,凡不按规定报批登记的牛肉面馆,一律执行普通级的规定价格,违者按《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限价令一出,舆论哗然。“限价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限回了计划经济时代”等言论把兰州市物价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兰州市物价局局长徐希望7月9日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自己好比是在“走钢丝”:管吧,频频遭受非议;不管吧,职责所在,良心难安,还容易被市政府纳入“不作为”的对象。他介绍说,牛肉面涨价后,群众意见非常强烈,一天80多个投诉电话,还有转办的市长专线,不断有群众信访。一位老者甚至把电话打到了他们办公室,质问他:“牛肉面反反复复涨价,你们还管不管?”另外,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年4月刚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价格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价格主管部门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民生价格监管工作力度。可是早在2001年,物价局就曾明确表示过,政府已经对牛肉面的价格取消控制,实行市场调节价,价格高低由店家根据成本自行确定。这样一来,物价局就感到非常为难,最后“动真格的,解决百姓关心的牛肉面价格问题”,却“没想到招来这么多的议论”。   2.一碗牛肉面到底能赚多少?兰州市物价局于7月11日委托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选取全市近800家拉面店中的12家,对它们进行生产成本测算。在他们认为科学的数字中,大碗面成本为2.19元。其中包括0.44元的面粉,0.46元的牛肉,还有燃料、水电、工资、税金、房租等等。于是,2.5元的牛肉面政府估计出的利润空间为每碗3角钱。根据估算,一家小店每天可以用掉3袋面粉,卖掉一袋半面粉做的面条时,就能收回一天成本了。这个数字远远低于猜测中所说的40%,却仍然高于牛肉面“业内人士”承认的利润。   马俊礼经营着兰州西固区的一家牛肉面馆,每天凌晨4点半,他就要早早从家里来到面馆。切肉,配好调味的蒜苗、香菜,和面,揉面,打扫卫生,是员工们上班前必须准备好的工作。马俊礼告诉记者,做牛肉面是一个手工活,也是一个体力活,一碗牛肉面的出锅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而这些工序都要手工一步一步地操作。为此,店里现在聘了16位员工,这要比一般经营早点的饭店多得多。牛肉面限价规定让他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压力。他说:“两块五我们没法做。”   马俊礼对近两年牛肉面原料的涨价情况进行了这样的描述:牛肉由原来的6.8元一斤涨到了现在的10元,面粉由原来的每袋75元涨到了现在的81元,拉面工的工资则由原来的1000元涨到了现在的1300元,每年的税收也由976元涨到了每年的1445元。让马俊礼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做牛肉面的面、肉、油等原材料的价格在上涨,而牛肉面却一定要进行限价。   3.从2.5元涨到3元,从天天吃到吃不起,市民们到底能承受多少钱的面?一位关注此事的人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份2001年针对兰州牛肉面的市场调查。   每天,兰州城区的200万市民中,有36.55%的人愿意去占总数5%的优质面馆吃面,在那里,牛肉面价格早就提高到了3元,最贵的拉面卖到了25元,但去的人还是不少。另外,早在6年前,愿意拿出3元吃正餐的市民,就达到了市民总数的55%,根据调查,这些市民并不在乎牛肉面价格上涨到3元。   家住兰州市西固区的张奎生,是兰州市机械化公司的退休工人,每天早上,夫妇俩晨练回来,都要在当地的拉面馆吃碗牛肉面。张奎生告诉记者说,对于上涨的5角钱,虽然一些人不以为然,但对于他们退休人员来说,经济上还是感到了压力。张奎生夫妻俩的退休金只有1500元左右,生活上并不富裕,这次牛肉面的涨价,也让他俩每天一碗牛肉面的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   记者了解到,如果牛肉面的价格真的进行了限制,一些市民又会产生另外的一种担心。   兰州市民A:“质量肯定差,没有问题,为什么,这啥东西都有个成本问题的嘛,多少年前是两块五,现在肉价是多少钱了!”   兰州市民B:“兰州的牛肉面还是可以的东西,你总不能硬压下来。以后,最后就是味精汤,不给你拿大骨头熬,你肯定就不行嘛。”   兰州市民C:“你搞市场经济就要以市场决定物价的高低,有些东西涨价,它牛肉面馆也控制不住牛肉别涨价,能控制住吗?”   4.牛肉面价格究竟是该政府管,还是让市场说了算?兰州的牛肉面经营者和当地物价部门之间,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物价部门认为,牛肉面涨价背后有经营者联手串通的嫌疑,违反物价法规。而经营者认为,涨价是否合理最后还得看消费者的态度,物价部门管得有点太宽了。   老板M经营的面馆,地处繁华的十字路口,由于口味好,虽然价格由原来的2.5元涨成了3元,但前来吃牛肉面的顾客还是排起了长队,每天从早上开门,到下午关门,一直是顾客盈门,络绎不绝。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离他不远的一家牛肉面馆,价格虽然由原来的3元一碗,降到了现在的2元5角,顾客还是不见增加。   面馆老板W:“你看,我们这附近50米之内,有好多家牛肉面馆,他可以选择三块的,也可以选择两块五的,附近有卖豆浆油条包子的,做得不好你卖多少钱没人来吃,人家做得好的,排着大队去吃,是不是?这个是自由,老百姓自由去选择,这个是比较合理的。”   面馆老板Z:“分等定级下来也不合理,我们这条街上比如有三个面馆,你比如给我定了个特级,让我卖八块或者卖五块,顾客不买这个账,你给我定了八块又能怎么样!我们开门做生意,是顾客选择我们,不是我们选择顾客。”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包国宪教授认为,兰州市物价局的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妥,它的决定已经越出了政府履行职能的边界,政府应该管质量、管环境、管培训、管信息披露、管产业的规划。他建议,公共政策的制定出台,要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要界定哪些是政府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   5.自“限价令”发出后,其合法性一直未得到公众的认可。   有关人士指出:首先,按照我国《价格法》的规定,“政府指导价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的定价目录为依据”。但目录中没有牛肉面的名字,这意味着牛肉面的价格不在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内。其次,如果牛肉面要进入政府定价目录,则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中央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制定,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审定后公布。”显然,牛肉面能否进入政府定价目录,也应该由甘肃省政府的有关部门上报国务院。再次,如果被列入政府定价目录,在具体制定政府指导价时,还应当事先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但兰州牛肉面限价令制定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上述程序。   “显然,兰州市物价局没有发布牛肉面限价令的合法权限,属于无故插手。”有关人士说。   就兰州市物价局发布牛肉面限价令一事,记者采访了当地政府的上一级物价管理部门——甘肃省物价局,但省物价局拒绝就此事表态。   值得注意的是:兰州市工商局曾是与兰州市物价局联合发出“限价令”的政府部门之一,但兰州市工商局的有关人士曾透露说:“虽然当时签了文件,但我们对限价令并没有完全认同。”   6.记者:“针对兰州市牛肉面价格上涨的这种问题,兰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种限价的手段,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经济学家刘福垣:“我们现在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中期阶段,市场机制要求的是产品要按照价值规律正常的调整,而政府限价这还是恢复到计划经济的手段,它不利于市场主体的成熟,也不利于市场结构的调整。所以我认为它这个做法是好心办了错事。”   记者:“可是像兰州当地老百姓也说兰州牛肉面如果价格上涨的话,对他们来讲也确实是一种负担。”   经济学家刘福垣:“作为一个消费者,他永远希望东西越便宜越好,作为一个生产者,他希望他的东西越贵越好。这都是市场的问题,政府不能说老百姓要求降,你就强迫生产者降,这两者之间要靠市场的力量来平衡,而不能听大家的,包括我们每个人在内。我去吃面,我也希望面是便宜的,但是希望和事实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另外一回事情。既然我们现在搞了市场经济,就应该要无形的手去调整,政府来打这个官司,当这个裁判员。这样你迎合了一方,就要损伤另一方。你要想牛肉面便宜,那就要等将来牛肉面生产的价格贵了以后,生产的厂商多了,牛肉面的饭馆多了,叫他们去竞争,他们会把牛肉面的价格竞争下来。而现在实际上是吃牛肉面的人在竞争,那只能把它竞争贵,政府管也管不了。   7.2007年12月4日新浪网报道:入冬以来,兰州市的牛肉面悄悄集体涨价至每碗3元,突破了今年6月当地物价部门2.5元的“限价令”。   根据甘肃省物价局的监测,从10月底开始,甘肃全省面粉价格开始波动,11月22日全省平均特一面粉价格为每公斤2.54元,较月初上涨7.62%,较上年同期上涨14.41%。食用植物油价格一直处于小幅波动中,11月22日全省平均散装菜子油价格为每公斤12.52元,桶装菜子油价格为每桶63.122元,较月初分别上涨14.23%和7.44%,较上年同期价格分别上涨60.10%和42.77%。部分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表示,现在面粉、油价格上涨大家都了解,因此牛肉面馆现在涨价在情理之中。   部分牛肉面馆老板表示,兰州物价局等部门在制定“限价令”时,明确提出在原料价格变动后可以适当调整价格。但政府的价格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因此他们采取自行调价的措施也是适应市场价格变化的自主行为。   兰州市物价局副局长李发庭表示,目前,物价部门已经将牛肉面价格的调整权完全“归还”市场。牛肉面馆可以根据原料的变化适当调整价格。   8.2008年1月3日中国法院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联合推出2007年中国十大法制新闻,其中第九大新闻是“兰州物价部门对牛肉面限价引发争议”。其入选理由为:漩涡中的兰州市物价局坚持认为“牛肉面的价格就是兰州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民生价格”,但是此举似乎并没有讨到百姓的好。许多市民认为,现在面价、油价都涨了,牛肉面涨价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市民也表示,对牛肉面涨价五角也不会打举报电话。消费者追求的是物美价廉,经营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政府则是一手牵两家。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用限价破解民生困局,不能治本,尴尬的限价令就是佐证。   【问题】   如果你是一位物价局的公务人员,你认为应当从兰州牛肉面限价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问答题 (五十二)  【给定资料】   1.分散于各政府部门管理的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后的收入往往由各部门自收自支,一定程度上诱发贪污腐败。近日山东明确规定,今后这些收入都归政府财政所有,任何部门不得截留。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加强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山东日前出台办法规定,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隧道、公园、广场等的广告权、冠名权、经营权等,应通过招标或拍卖方式有偿出让。公路客运和公交线路(包括城市内、城市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营运权,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标作出许可,确定营运人。同时,对利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的管理,应根据城市规划、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停车泊位,通过不同方式有偿出让经营权。山东明确规定,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收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或由财政部门委托有关部门征收,所得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坐收坐支、截留、挤占、挪用有偿使用收入,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2.浙江图书馆和宁波图书馆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相继宣布实行免费开放,读者只需交纳押金就可借阅图书。类似行为在浙江不是第一次,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浙江省博物馆等在此前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据统计,“免费西湖”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公共资源相继免费开放   2007年12月1日,浙江图书馆宣布馆内的420万册藏书“零门槛”对公众开放。读者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再不需交纳每年30元的借书证年费。而此前,浙图已免费开放现刊、报纸阅览;免收20元的办证成本费;借书数量从每人每次最多3册增加到5册。   2008年1月1日,宁波图书馆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免费当天,共有653名读者办卡、续卡,创下该图书馆日办卡人数之最。   浙江图书馆免费之前,浙江博物馆已进行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尝试。2004年1月,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一律免票参观基础上,浙江博物馆宣布免费开放。浙江的免费并非仅仅体现在文化设施方面。2003年10月,杭州市宣布,西湖环湖公园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   舍小利赢大利   免费不仅为这些场馆和公园带来门票损失,游客、参观者和读者数的激增还大大增加这些部门的管理负担和运转成本。浙江是如何运作这些设施和场所的呢?为何要一再推广这一模式?   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应长兴介绍,图书馆免费的首要目的,是吸引更多读者,构建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型社会良好风气。他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6年走低,令人担忧。尽管每年到浙图的读者达170万人次,但受网络、电视等多种传播媒介影响,读者比过去有所减少。在这种形势下,担负启迪民智重任的公共图书馆,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藏书馆”状况,而要琢磨如何把读者引进来。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实行免费开放就是为了把公益性体现得更好。”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庄立臻说。免收借书证年费后,图书馆每年将减少很多收入,这一部分将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免费开放,代表了政府鼓励阅读和传播文化的姿态,也满足了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浙图副馆长徐洁说。   据了解,浙江省财政对浙图的支持力度很大,从1998年开始,每年购书经费递增100万元。2007年,浙图的购书经费达到1560万元,在省级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而2008年的购书经费将在此基础上增加200万元,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有了政府财政投入的保证,才有免费开放的底气和能力。   博物馆免费,同样为它们带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介绍,免费当年,参观人数就增加到100万人次,是过去的5倍。随后几年,参观人数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一些博物馆定期更新和交流,引进展品,吸引人们参观。   如果说图书馆和博物馆更多考虑的是公益性,需要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那么西湖沿湖景区的免费,则在顾及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   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小辉介绍,“免费西湖”不仅让市民得到享受,也成为杭州旅游业竞争的品牌。在全国林立的旅游景区中树立了不收费的独特旗帜,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市民称道。据统计,杭州“还湖于民”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以西湖南线为例,取消门票前每年门票收入600万元,取消门票后,仅沿线商铺每年的拍卖总收入就达700万元。在实行景区门票免费后,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0%。为了游览更多免费景点,游客逗留时间平均延长一天半,由此增加了他们在杭州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的消费。2004年杭州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比免票前增加了100多亿元。2005年旅游产业在杭州的GDP中由前一年的6.3%上升到了10.8%。舍弃小利赢大利,浙江省算的是一笔宏观经济社会账。   公共资源免费引发社会反思   浙江的开放之举,让人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回归公众。   在国外,公园免费开放是普遍做法。杭州市物价局吕明晓认为,公园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是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的场所。公园里许多天然景点和人文景观是历史形成的,属于全民所有,新设和改造的景观、景点由当地纳税人出钱投资,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居民有权利平等享受。公园免费开放为杭州赢得了更多的游客和更多的旅游收入,也为杭州的执政者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短期的“亏本”,带来的却是长期的获益。眼前利益的损失,在长远利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免费与否并非问题焦点,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这些公共资源的公益与经营?怎样使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3.某公园免费开放,人流量增加。郁郁葱葱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鲜花,古城亭台,以及假山和花草掩映下的夜光池,夜晚闪烁的霓虹灯,阵阵袭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其中又可以看到少数人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草坪上,原本绿茵茵的青草地因踩踏已露出黄土;夜光池里,漂浮着游人丢弃的垃圾;假山旁的灌木枝条被折光;石头上、树木上被刀子划得伤痕累累……   正在打扫卫生的公园环卫工人说,自公园免费开放后,公园的环卫工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些人带食品进来吃,垃圾随手丢,每天早上环卫工人需要用几个小时清理前一天晚上丢弃在草坪上的垃圾。   退休职工刘先生正在公园里抖空竹。他说:“公园对外开放后,不文明行为到处可见,与公园环境不协调。公园不允许带宠物进入,现在有不少人带着宠物进来散步,这些小动物随地大小便;还有不少人骑车进入公园,游人的危险系数增大。”   政府将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把公共资源、风景资源还给市民,进一步扩展城市的休闲功能,提升城市的品位。而在市民游客享用“免费午餐”的同时,公园管理难度骤增,绿化设施破坏严重,公园如何得以长久维持等问题随之产生。   公园免费目前在国内是大势所趋,但面临维护成本增加和经费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免费公园出现尴尬局面。财政拨款、盈利、维护、工资,基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扩展业务。   4.11月6日,观众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为让更多精美文物与观众见面,2002年,总投资2.33亿元的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启动。今年9月工程完工后,国庆长假期间省博面向公众预展,随后就观众提出的数百条意见进行调整,今日开始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0多万件,其中包括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盖骨等珍贵文物。据悉,为了实行免费开放,湖北省政府出资3000万元,用于补贴博物馆门票收入和日常运行费用。   作为湖北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0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字画等。今年10月份,省博物馆扩建完工后,展厅面积达1.3万平方米,6000多件文物首次对外开放,包括百万年前的郧县人头盖骨、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4件镇馆之宝以及16件国宝,丰富的藏品极具看点。   11月6日,湖北省有关负责人宣布:省博物馆将永久免费开放,由省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3000万元,补贴其门票收入和日常运行费用。消息发布后,参观者蜂拥而至。最近几天,每天的平均参观人数都超过万人次。   10日9时30分,免费开放后的第一个星期六,记者在湖北省博物馆门口看到,开馆不过半个小时,门口就排起500多米的长队,站在博物馆门口一眼望不见队尾。   “最高峰时,1万多人排队等候进博物馆参观”,而在平时,他们每天接待的人数在500人左右。王红星对最开始几天的火暴局面依然感到心悸。开放当天,万人进馆“挤瘫”了博物馆,大批武警和保安在现场维护秩序。然而,游客还是不断涌来。7日下午,湖北省博物馆已停止发票,但发票窗口外依然挤满了想要参观的游客,博物馆里面、道路栏杆、台阶上都坐满了游客——免费开放第二天,省博物馆即宣布,近日将闭馆检修。   博物馆以前门票30元/张,每天参观人数在500人至1000人左右,主要以游客、学生和单位组团为主。免费开放后,大部分都是本地居民。博物馆方负责人呼吁武汉居民,不要赶在高峰期凑热闹,以后参观的机会还有很多。   5.从今年正月初一开始,武汉东湖主景区试行免费开园,不再向市民和游客收取30元一张的景区门票。   据介绍,地处武汉市城区内环与中环之间的东湖风景区,规划面积达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风景区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名人遗址、运动休闲等于一体,资源优势明显。景区内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集纳了4000多种植物物种。1982年,国务院将武汉东湖列入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   6.“荆楚网”上有一网友说:停车难,到处都有收费的,这个费那个费的,到最后也没弄清楚收的是什么费用。停车才20分钟,就按一个小时收费5元,据说是按小时收费。也有公众提出疑问:公路不是公共资源吗?既然已经交了养路费了,就不应该再多收其他的费用了。   7.近年来,随着三亚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三亚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高,进入三亚的游客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三亚的海域、城市户外广告等公共资源价值越来越高。长期以来,三亚市忽视了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致使政府公共资源的管理极不规范。不仅没有统一开发规划使用,各部门管理职能也不清楚,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同时使许多政府公共资源无偿或低价被企业占用,造成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极不公平,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政府大量收入白白流失。   为了规范三亚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公平、公开、公正配置政府公共资源,增加财政收入,防治腐败现象,经深入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广东、山东等地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管理经验,决定对政府公共资源实行有偿使用。近期拟对海域资源、河沙资源、城市户外高立柱及路灯广告资源和网吧经营权等部分政府公共资源通过公共拍卖、竞价发放和定价摇号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目前,各职能部门正抓紧起草有关管理办法及操作方案,有望近期发布实施。   8.“两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有政协委员提出一份关于人民大会堂的提案。众所周知,从1979年7月15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对外开放到现在,每一位到这里参观的人都要支付从最初的3角到今天30元的门票费用。该政协委员以为,无论是从国家民主形象建立的必然要求上看,还是从公共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来看,参观人民大会堂要收取门票费用都非常不合时宜。立法机构的活动场所已然成为不少国家展示自身民主程度的重要窗口,大多数国家的国会大厦都是对游客免费开放的,有些还配有免费的讲解员。通过讲解,进而使到那里参观的人了解这个国家的宪政历史和民主文化。有些国家,参观的民众甚至可以旁听国会的各种会议。德国的议会大厦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参观不收门票,只需排队依次进入。议会大厅内的议员们在辩论,大厅上方民众和各国游客在参观游览,政治家的政治活动与人民的文化生活浑然一体。美国国会大厦是华盛顿最显眼的建筑,每天开放,参观者不需要任何证件。美国国会也将此举看成是“民主政府的象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人民大会堂对公众是否免费开放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整个国家的民主形象。人民大会堂只有对人民免费开放,人民才能以主人的姿态来到这里,得以身临其境地体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增强每一个中国人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内容,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或意见。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总字数300~400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到第